回到首页  学习通知  学习资料  基层风采  高教前沿 
 学习计划  学习动态  专题报告  学习交流  金融动态 
当前位置: 回到首页>>基层风采>>正文
王晓东:在实践中锻炼党性,在“课程思政”中育人
2019-04-26 17:25   审核人:


王晓东,中共党员,财经与新媒体学院副教授。主要从事古典文学与文化、古典文学学术史研究。先后主讲《中国文化史》《国学原典导读》等十余门专业课程,并开设《西游记与中国文化》《聊斋志异与中国文化》等通识课程。主持教育部青年项目一项、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一般项目一项、“广州大典”项目一项,发表论文十余篇。

在实践中锻炼党性

王晓东老师于2001年大学毕业,在北方教书三年后去长沙读硕士研究生,2006年又来到广州读博,2009年毕业后到我校任教。在求学期间,追求进步的王老师积极向党组织靠拢,经过学习与组织考察,终于成为了一名中共党员。

在成为党员后,王老师经历了许多难忘的事情,其中让他印象深刻的是在他读硕士时期进行“三下乡”服务,那一次是他真正下乡到极落后的地方,当时的硕士团队负责宣传和通讯工作,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,他们与当地村民交流访谈,亲眼目睹了贫困村民生活的困难。在组织的带领下,尽自己的绵薄之力为村民服务。回忆起这短暂的“下乡”之旅,王老师表示条件虽然艰苦,但却收获很多,不仅锻炼了自己的党性修养,也提高了觉悟,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。

王老师还认为,看书是纸上的经验,现场是真实的体验。他走访过许多历史遗迹,如团一大广场、孙中山纪念堂等重要地标,在这些历史遗迹面前,能感到一份庄严与神圣,更能真切感受到先烈们用青春和热血去描绘党旗风采的那种情怀。

将政治理论学习运用到课堂上

作为一名党员老师,王老师平时注重加强两方面的学习。

一方面是理论学习。王老师的主要研究方向是中国传统文化和20世纪中国古代文学学术史,他认为过去这一百年的学术史,后半段发生的事情很多都与唯物史观、文学史观的介入、马克思哲学观的确定有很大的关系,大学时他专门阅读了马列选集,为日后的研究奠定了厚实的理论基础。王老师说,读原典会有很多启发,看原著与中国文学学习是一样的,如果不看原著,那么所有东西都是空洞虚无的。这是学习方法,也是学习原则,是作为一个教师的师德和操守,也是党员对自己基本的要求。王老师把这种理论学习运用到了课堂上,例如在《中国文化史》这门课程中,开篇的“文化史学史”中就重点提到了马克思、恩格斯的唯物史观,讲授了唯物史观对文化史学研究的促进和影响。

另一方面,是对时事政治的了解。王老师认为,了解时事政治是生活中极具分量的一部分,人不能脱离这个时代,任何人都应该了解政治常识,这是各种常识里不可或缺的一种,每个时代对于素质的层面解读不一样,只是内涵有所变化,而基本走向是不变的。

保持进步,不能落伍

谈到成为党代会代表的感受,王老师说自己感到很荣幸,能够与大家共同参与学校的政治大事,见证学校的发展,这都是有利于促进和帮助自己学习。今年是建国70周年,去年有出版社向王老师约稿,参与编写广东历史文化丛书。王老师认为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,不仅向人们普及广东的文化建设,整理地方学者、志士、民族斗士的贡献,更是一种使命,也是对全国的奉献。

最后,王老师说:“近年来广东再次强调‘解放思想’,就是希望广东站在前列,继续充当发展中的重要角色,保持进步,不能落伍。”广东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、先行地、实验区,要做到“四个走在前列”,这需要我们每一名党员同志认真学习领会,并在各自工作岗位中予以认真实践。王老师说,这是他作为“一名基层党员教师的感悟”。

关闭窗口

最新通知

 

广东金融学院   党委宣传部版权所有

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